牛志远
2017-04-25
河南襄城的牛志远,创办儿童福利院,倾尽一切资助数百名孤儿读书

      

      “女神节、女王节”的风头不小,似乎没有人还记得几天前的3月5日,是雷锋纪念日。

       像淡忘这样的纪念日一样,人很容易被感动,也很容易淡忘感动。

       而他,不应该被这样淡忘。


WechatIMG415.jpeg


       河南襄城的牛志远,一个“先富起来”的农民。年轻时自学了一手铜像铸造工艺,20多年勤勤恳恳地工作,攒下了40多万元的积蓄。

       建起的加工厂营收不错,当时即将成为一个农民企业家的他,本可以在步入中年后,知足常乐,开始享受晚年生活,可他没有。

       牛志远做出了一个让全家人震惊的决定,许下了一个说到做到的承诺——

     “我要在有生之年收养100位贫困学生,

       资助他们的生活和学习,

       供养他们长大成材。”


WechatIMG416.jpeg


       老人很坦诚,他对家人说:

     “我小时候受过苦,知道苦孩子的难处。”

       九岁丧父,十四岁辍学,

       牛志远在饱尝歧视和冷遇的环境下长大。

       这份曾经辛酸痛苦的经历,

       让家人接受并支持他的这份“新事业”。


WechatIMG417.jpeg

(大儿子是最先到福利院给父亲当帮手的,并把生意交给别人打理。)


        牛志远很快就斗志昂扬地干了起来。2002年,他花费14万元,在自己原本是加工厂的责任田上修盖起了13间房。在把第一批9个孤儿接进来之后,他兴高采烈地在大门口挂上了“襄城县阳光福利院”的牌子。


WechatIMG418.jpeg


       而这块牌子,挂上去就没有摘下来过。

     “穷的、没爹没娘的孩子我都要!”牛志远说这句话的时候激动又坚定。

       许多孩子,都是在牛志远建造的“阳光福利院”里第一次穿上新衣服,第一次尝到饮料的味道……一个从来没有睡过褥子的男孩,在这个“家”里第一次知道,原来睡觉可以不发抖。

     “孩子们的苦难太多了,讲到明天早上也说不完。”边说着,牛志远的眼睛又红了,“如果不是走投无路了,谁愿意到福利院来?”


WechatIMG419.jpeg


福利院里多的时候

生活着三四十个孩子

牛志远心里可高兴了

因为院子里洋溢着的

都是孩子们的欢笑声


WechatIMG420.jpeg


       他的文化程度不高,却格外重视孩子们的教育。牛志远把孩子们的吃穿、住行、学费都统统包下来之后,每个月还会给孩子100或150元的生活费,让原本贫困的孩子们和其他人一样,也可以满足一下日常的小愿望。

       牛志远4年没给老伴买过一件衣服,但每年总有几次领着一帮孩子来到县城最大的服装市场,任他们挑选各自的衣服,然后乐呵呵地去付钱。

     “衣服是人的招牌,他们应该和正常人家的孩子一样。”

       至于他自己,在夏天,总是只有两套衣服换来换去。


WechatIMG421.jpeg


       随着收养的孩子们越来越多,阳光福利院的各项开支也在不断增加。牛志远每年的基本开销都在七八万元以上,几年下来,当年做铜像积攒的40万元也基本用光了。

      人近六旬的牛志远,一刻都没闲下来 。“我能坚持住,今年还要再收十几个孩子进来。”


WechatIMG422.jpeg


       许多当地人提起牛志远,都有这么一句顺口溜:自己骑个破“伏尔加”(自行车),大把银子往孤儿身上花。

       眼看着经济情况捉襟见肘,除了铜像加工生意,他又种植了几十亩烟叶来补贴福利院的开支,甚至把家里四个儿子都拉进福利院里来帮忙。一开始,儿子们不是没有意见的。

       但父亲坚定执着的信念,让二儿子牛永军也感叹:“他认准的事,他说干就干,谁也没有办法。”


WechatIMG423.jpeg


       2006年,牛志远资助的孩子里有17个同时考上了大学,其中九个人超过一本线,“仲书芬,670分,北京大学;苗晓伟,614分,郑州大学;郭景珂,630分,南京大学;……”老牛得意洋洋的夸耀着,所有人都能感觉到他那份由衷的快乐。



WechatIMG424.jpeg


       牛志远为了把孤儿们培养成为有用的人才,从来不怕多花钱,还让因身体不好而考试失利的孤儿复读。

       看到孩子们成长出息起来,其他三个儿子也转变了看法,尽力帮助父亲照看好每个孩子。

     “我不能让他们因为家里遭遇不幸,

       没有钱或者没人照顾,

       就放弃学业,改走别的道路。”

 

WechatIMG425.jpeg


       牛志远希望能够救助100名孤儿

     “要长期保持在40个孩子左右。

       少了不济事,再多了就供养不起了。”

       长远目标是在10年内培养出100名大学生


WechatIMG426.jpeg


       老人无私的爱心撑起了一个大家庭,孩子们在这里不仅生活学习有了保障,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关爱他人。

       平时年龄稍大的孩子,总是自觉担当起照顾弟弟妹妹的任务,帮助补习功课,洗衣服整理房间,老牛也特别欣慰:“老师说孩子们在学校都乐于助人,爱集体,生活上我放心,就怕他们身体出毛病。”


WechatIMG427.jpeg


       由于孩子们都来自贫困家庭,先天不足,为了保证他们健康成长,每个孩子到来,老牛就先安排检查身体,有病及时治疗。

       从不求回报的老牛,对孩子们的要求只有一句话:“好好学习成才,将来回报社会,帮助更多的人。”

 

WechatIMG428.jpeg


       虽然艰难辛苦,但资助孤儿的这条路,老牛从未放弃。

       可谁能料到,2010年元月的一场车祸,让牛志远的善行戛然而止,惨烈的车祸让牛志远倒在了为孩子们购买馒头的路上。


WechatIMG429.jpeg


       经多方抢救,老牛的性命保住了。

       但大脑却再也无法恢复到从前了,语言功能也严重受挫。


WechatIMG430.jpeg


       牛志远的孩子们知道消息后,纷纷从全国各地的多所大学赶回爷爷身边,为他祈祷,悉心照顾他。


WechatIMG431.jpeg

       牛志远的老伴儿,讲起老牛的初衷及收养孤儿过程中的经历,言语朴实的说:“他(老牛)愿意做,就随他做吧”。


       记者曾问道:

     “照料那么多孩子,你们作难么?”

     “作难了,可作难了。你想想那么多孩子们的吃喝,学杂费啥的,不都得花钱么”。

     “现在想想后悔么?”

     “后悔啥呀,不后悔。孩子们有成就了比啥都好。”

     “孩子们回来看望爷爷么?”

     “孩子们工作了,逢年过节也有回来看望的。但是孩子们在外工作离得远,来来回回的怪麻烦,不图他们回来看望,只要孩子们好好的生活都中了”。


       大爱无疆。牛志远为了孤儿们几乎家徒四壁,自己的家人们也跟着受累,就连小孙女生病了都没有及时就医,最终导致了残疾。

       面临的种种非议,他没有退缩、没有怨言,他以“助人为乐是做人最大的幸福”为信念,用自己下田种烟叶、制作铜像赚下来的钱养育着这些孩子们,他说:“花自己的钱踏实。”


WechatIMG432.jpeg


       老舍先生之所以能够成为享誉世界的文学大师,正因为有由富至贫的宗月大师的资助。

       他在自己的一生中常常是以“宗月大师”的向善、助人做为自己学习和效法榜样的。

       牛志远是活雷锋,是自强不息的代名词。我们相信,牛志远的这份精神,会被他的孩子们传承下去,会为世人所赞颂,所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