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寻找公益创新先锋 | 建辉慈善基金会:致敬困境中的行善者
2024-03-18
“我们是一个桥梁,它没有光环,就是勤勉地去把这些钱花好,让捐款人更加信任。”年初,建辉慈善基金会秘书长秦素容女士接受《公益时报》的专访,详细介绍了建辉的缘起、理念、使命、项目与治理特色,以及所取得的成果,让更多人了解建辉,看到行善者的故事,并与建辉一起践行善,传播善。

以下文章来源于公益时报 ,作者公益融媒体中心



在甘肃定西,拾荒夫妻陈尚义和张兰英承担起了一个令人动容的使命:在过去的30多年间,他们收养了四十多名弃婴,其中许多孩子还带有先天性残疾。

没有固定收入来源的二人,靠捡拾废品撑起了一个庞大的家庭——即使倾其所有,也要让这些被遗弃的孩子,拥有活下去的机会。


图片图片

如今,养孙女长大了,反哺照顾着张兰英奶奶


他们的善举感动了无数人,其中就包括深圳企业家徐红兵。


2016年6月,病魔夺走了陈尚义的生命。徐红兵深感悲伤,他也开始思考,在中国,还有千千万万和陈尚义一样,自己身处困境却义无反顾去帮助他人的行善者。要让这些默默做公益的人被更多人看见,也要让好人有好报。


做这件事,单枪匹马不可行,须联合全社会的力量。

 

当年8月,在徐红兵的推动下,建辉慈善基金会在深圳市民政局登记注册,成为国内第一家关注个体行善者的公益基金会。

 


让好人有好报

 

个体行善者们怀着赤诚之心,亲自投身于社会最脆弱的角落,在困境中建立起希望,为他人撑起一片天。

 

但有时候,这些为人撑伞的人,也需要别人来搭把手——


在广东韶关,收养两名弃婴的黄佩琼以务农艰难维生,连给孩子买奶粉的钱都要赊账。

 图片

黄佩琼奶奶和养孙女们,孩子们都是她的宝


在湖南永州,义务摆渡18年,冒险从水库救起4人的水库管护员陈建元,所驾驶的小船已使用多年,用来摆渡存在安全隐患,几年前他就想换一艘渡船,但即使是二手船,也得四万元,这对于年收入两万元的他来说难以承担。

 图片

陈建元守护着水库,正在打捞垃圾


做任何好事都需要付出金钱、时间、技术等成本。如果自身生活都难以为继,那何有余力来坚持这份善意。

 

“对待困境中好人的态度,折射了人类良知的底线。”秉持一份朴素而坚定的初心,建辉慈善基金会坚持为个体行善者发声,希望他们能够在社会中得到倾听、关注和关怀,并改善生活境况,摆脱困境,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行善者的状况各不相同,他们的需求也千差万别。有人希望拥有一台冰箱,有人希望开个早餐店来维持生计,有人希望有一辆小三轮车来拉货,有人希望得到房租补贴以维持福利场所的运营,还有人希望有培训学习的机会……

 

为了减轻个体行善者从事公益活动的负担,建辉慈善基金会为其提供方式专业、多元,又不失温情的系统化支持,包括生活补贴、持久的陪伴、节日慰问、心愿支持以及其他形式的支持。

 

在过去的六年间,黄佩琼奶奶得到了建辉慈善基金会的持续关怀。节日慰问、心愿支持以及每月1000元的生活补助,让她和她所收养的孩子们的生活有了保障。


陈建元的心愿也在建辉慈善基金会的帮助下得到了实现——志愿者代表为他筹集了购买渡船的善款38000元,让他的梦想成为现实。


截至2024年2月底,建辉慈善基金会已经为1038位困境中的行善者提供了长期支持和帮助。

 

构建持续的善意

 

种希望的花,结善的种子。

 

一个人的善意可以影响一群人,而一群人的影响力又能触及更多人,激励他们主动行善、长期行善。建辉慈善基金会的目标不仅仅是帮助1038个行善者,而是实现一个人心向善、人人行善的理想社会。

 

而这也意味着,需要源源不断的善款、物资等支持。

 

更进一步的问题在于,一个基金会的力量是有限的,要从何处寻求持续的捐赠?

图片图片

立志做100万件好事的刘镜辉爷爷,在火车站为旅客做好事


事实上,建辉从成立之初便有所思考。这个带着定位基因而生的基金会提出:“让公益为商业注入灵魂,商业为公益插上翅膀”。

 

公益和商业的结合意义超越了单纯的资源支持,它代表了一种深刻的社会变革和共同价值观的传递。通过商业的力量和资源支持,公益事业得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商业企业也能够履行社会责任并提升品牌形象,实现双赢。

 

目前,建辉慈善基金会已与25家企业展开合作,通过商业行为,更加有效地筹集资金和资源,以便将善意传递给更多有需要的人。

 

其中,建辉慈善基金会与幸福西饼的合作便是一个商业和公益相容的代表。

 

建辉慈善基金会所致敬的行善者芦桂芝,被称为“无指妈妈”,她在武汉江汉路坚持摆摊14年。尽管双手曾经被大火烧伤,但她依然用勾针细心编织着一朵朵毛线小红花,只为让血管瘤养女能够重新获得新生。

图片图片

“无指妈妈”卢桂芝在养女的陪伴下制作毛线小红花

 

这朵代表着乐观、希望、善良和博爱的小红花,也成为了建辉慈善基金会的公益IP。

 

为了将小红花所代表的品质以及为幸福生活奋斗的精神分享给更多人,幸福西饼与建辉共同推出了“幸福小红花”蛋糕。根据双方约定,每售出一个“幸福小红花”蛋糕,幸福西饼将向建辉慈善基金会捐赠善款3元,用于支持像芦阿姨一样的行善者,以甜蜜微笑致敬善良,传递幸福。

 

通过这一持续的商业行为,善意得以持续传递,最终流向那些需要帮助的行善者的手中。

 

“满城尽戴小红花”

 

捐款人与公益机构之间信任的建立,是一个艰难且必须的过程。真正的好公益无需拷问人性,但需要真实、可靠、透明,才能吸引更多同行者。

 

透明度是建辉慈善基金会运营的重要原则之一。

 

“我们是一个桥梁,它没有光环,它就是一个只有就是勤勉的去把这一些钱花好,让捐款人更加信任。”建辉慈善基金会秘书长秦素容表示,建辉将自己看作是公益花园的物管,而公益的主人则是捐助人、行善者和志愿者。这一定位贯穿于基金会的治理和项目运营管理中。

 

基于这一定位,建辉慈善基金会在2021年举办了“建辉慈善基金会捐助人代表大会”。在重要的项目环节,如行善者资料初审和资助评审,捐助人和志愿者代表共同组成评审委员会,根据四个维度和十四个指标进行评审决策。这一举措与公益股东人大会的理念完美契合。

 

通过“公益股东人大会”,建辉慈善基金会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公益项目的运营和财务状况,深入了解每个项目,并进行监督。同时,基金会在官方网站上公开项目进展和财务披露,目前已有49页、245条详尽信息。

 

这种透明公开的做法增加了公众对基金会的信任,也获得了行业认可,建辉慈善基金会成立7年多来,已经连续5年获得中国基金会透明指数100分的成绩。

 

透明度只是基本要求,真正实实在在地帮助行善者才是建辉的追求。

 

为此,建辉慈善基金会推出了“公益真探”行动,基金会将定期带领捐助人前往一线对行善者进行实地探访。这样的实地探访不仅让捐助人了解善款的使用情况,也能够深入了解项目的执行过程。

图片

图片

 

秦素容认为,捐助人还能亲眼目睹建辉慈善基金会与合作团队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的流程,为项目提供宝贵意见,支持项目的持续发展。

 

更重要的是,捐助人通过参与其中可以与行善者们面对面交流,聆听他们的心声。这种亲身接触常常能深深打动捐助人,激发对行善者的善良和执着的敬意。捐助人也愿意将这些真实的善心善举传播出去,以影响更多人参与到对行善者的致敬中来。

 

在过去的活动中,许多参与了“公益真探”行动的捐助者都积极感召身边的朋友们,共同为“致敬行善者”公益事业助力。


截至2024年2月底,项目获得累计483万人次捐赠,基金会在全国23个省份建立了53个志愿者合作伙伴,长期支持行善者1038位。

 

善行者们的故事还在继续。他们的故事,有人看见;他们的未来,有人同路。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与建辉一样,认可他们,支持他们,与他们一起践行善、传播善,让满城尽戴小红花!


(文中图片均由深圳市建辉慈善基金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