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这五位行善者上光荣榜了!
7月31日,由中央社会工作部主办的2024年度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发布仪式暨现场交流活动在山东青岛举办。活动发布了2024年度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名单。建辉基金会致敬人物卜荣仙、常向阳、刘细谷、唐翠玉、韩伟荣获“最美志愿者”荣誉称号。
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是由中央宣传部联合中央文明办等多部门共同发起,并于2015年启动的全国性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宣传活动。 活动每年评选100名最美志愿者、100个最佳志愿服务组织、100个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和100个最美志愿服务社区,旨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
五位获奖行善者,均是生活在我们周围的平凡人,但他们都有一颗“不能无视他人苦难”的善良之心,并将这种善心付诸于行动,怀着坚定不移、无私奉献的志愿精神,长期奔走在助困、助残、助老、助学等各个公益领域,以自己及团队的力量,为身处黑暗的人们点燃希望之火。一起来看看他们的行善故事吧。
卜荣仙:“社会需要温暖,人民需要志愿者。”
卜荣仙——建辉基金会2025年度致敬人物 卜荣仙阿姨曾是江西新钢原动力厂的一名普通女工,2013年退休后和几个朋友成立“爱之缘志愿者协会”,在罹患脑梗,需要长期服药控制病情的情况下,带领团队深入基层,开展志愿活动近4000多场,从家电维修到个人基础保健到帮扶困境老人及儿童,共服务各类困难群体20000余人。她个人走访了100余名留守儿童,将其中两名孤儿接到自己家抚养,并长期照顾其他7名孤儿。
常向阳:“当我亲眼见证孩子们的成长和蜕变,看到那些家长的眼神从灰暗无神到眼里有光,我就感觉真好,一切都值得。” 常向阳——建辉基金会2022年度致敬人物 西安市儿童医院对面的“心羽家园”,入住的重病患儿家庭食宿全部免费,从2017年创办至今已服务2000多个困境患儿家庭。这背后,皆因有一个被孩子们称为“常妈妈”的常向阳。经常参加病患救助的常妈妈,目睹了太多外地重病患儿家庭的求医之苦,决心为他们打造一个永不打烊的家。为此,她将自己的积蓄和父亲的退休金,共计70多万元陆续投入“心羽家园”,为孩子们受伤的身心插上爱的翅膀。 生命故事: 刘细谷:“我要尽自己的能力,为残疾人朋友多做点事。”
刘细谷——建辉基金会2020年度致敬人物 9岁因触电失去双臂的刘细谷大叔,凭借惊人的毅力不仅用双脚实现了生活自理,还学会了书法、种地、木工、放电影、游泳,多次参加湖北省及全国残运会,共获得15金、3银、4铜的骄人成绩。在创造一个个奇迹的同时,刘大叔立志要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困难残友。30多年来,他节衣缩食,共捐出善款30多万元,还发起崇阳县残疾人互助志愿者协会,至今年过六旬仍奔波在助残的公益路上。 生命故事: 唐翠玉:“帮助他们,我内心才觉得安慰。”
唐翠玉——建辉基金会2020年度致敬人物 这位生活在广西大化瑶山深处的普通瑶族妇女,从2003年开始帮助身边的困境老人及儿童。2013年又创办“绿叶爱心家园”,足迹遍及全县16个乡镇的近200个村,将无人照顾的孤病老人、残障人士、孤儿接进爱心家园,像对待家人一样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至今,她已经义务帮扶或赡养了过百位病残孤寡老人,还救助了70多名困境儿童。 生命故事: 韩伟 :“个人的幸福只是“小幸福”,能够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幸福起来,才是“大幸福”。我愿意做一辈子志愿者,为爱心事业奉献终生。”
韩伟——建辉基金会2024年度致敬人物 命运对他有多残酷?1991年,大学毕业后的韩大叔,在去单位报到的前一天遭遇车祸,导致高位截瘫。五年后,他浴火重生,开了一家小粮油店,实现自立后又和11名亲友成立爱心小分队,为社区的困难居民提供理发、卫生清洁、家电维修等志愿服务,大连心连心志愿者服务中心由此诞生。近30年来,韩大叔带动了32万名志愿者帮扶了30多万困难群体,组织公益活动超过10万场,韩大叔本人的志愿服务时长达5万多小时。
这些行善者,将帮助他人视作自己的使命,倾尽全力为社会各类困难群体提供志愿服务,在漫长的公益路上,他们不仅付出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与金钱,还要面对来自各方的种种压力与困难,尤其是残障行善者们,他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一个个难关,做到了许多健全人士都无法做到的好事。在这些行善者们为社会奉献不殆之时,他们的善举和困境也应该为社会大众看在眼里,记在心头,同时以善待善,成为他们的坚强后盾。 建辉基金会正是秉持这样的宗旨,于2016年发起“致敬困境中的行善者”项目,至今已为超过1500位长期志愿服务他人的行善者们提供物质支持与心灵关怀。我们认为,通过社会大众的力量“让好人有好报”不仅是一个社会文明的标尺,也可以有效促进公益事业的良性发展,切实助力各方营造互助、友爱的社会氛围,共建人心向善,人人行善的和谐社会。 未来,建辉基金会将不断优化项目,携手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继续为行善者们提供优质服务,助力他们将志愿服务做得更好,让越来越多的“最美”涌现在我们生活当中。 延伸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