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辉慈善基金会理事,有着十几年公益行业从业经验的黄晓丹曾经说过:“建辉的致敬人物,是一群很有人格魅力的人,只有参与者深度接触用心体会,才能感受到内心的冲击和震撼。”正是亲身走访行善者后的深刻感触,促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建辉公益行,一些参与的捐助人甚至用“心灵洗礼”、“朝圣之旅”来形容这些活动。
9月6日,建辉公益行再次启程。捐助人周朔、吴琼、吕品器、丁怡、龙晓春等,在建辉慈善基金会理事黄晓丹,战略事业部总监柯伟的陪同下,一行14人来到广西大化县龙万村,走访龙马校外托管(前身为龙万爱心家园)的创办人班爱花老师,近距离感受她的行善生活,并为孩子们送去衣服、书籍、玩具等爱心物资。
建辉公益行在龙万爱心家园 班老师是一位普通的瑶族妇女,上个世纪80年代,她曾靠知识走出了大山并在城里成家立业。2001年回家探亲时,她发现村里大批适龄儿童辍学,当中不乏孤儿和事实孤儿,得不到基本的关爱和照顾,还有一些少女,十三、四岁便有了下一代。 无比痛心的班老师决定留下来。她借用弟弟家的房子,创办了龙万爱心家园,不但免费让辍学的孩子来上课,对孤儿和特困生,还管吃管住。为了维持家园的运作,她带着孩子们种玉米、养猪、养鸡。每到节假日还会挨家走户收购玉米、黄豆,批发到南宁等地销售。 班老师带着孩子们收摘玉米
22年来,班老师以一个母亲的慈爱和一个老师的才德,守护了400多个孩子,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也改变了家乡的面貌。 班老师与孩子们的日常
虽然只在爱心家园停留了短短一天,但这一天的经历,留给队员们的却很多很多。无论是在班老师身上,还是在和孩子们的互动中,一个个不经意的瞬间,无不在大家心里激起一阵阵猝不及防的波澜。关于教育,关于慈善,关于爱与善良,每个人都有了新的感悟。
周朔说 周朔和建辉已是认识近两年的朋友。2022年初,他和建辉合作开展了“致敬行善母亲”公益项目,每销售一份产品,都按一定的比例进行捐赠,以行动向弃婴妈妈致敬。 此后,与建辉相关的许多活动,都可以看到周朔帅气的身影,为建辉2022年慈善拍卖晚宴慷慨解囊、为行善者李灿学组织的全国残疾人集体婚礼中的34位新娘捐赠珍珠项链... ...这次,他在百忙中带着员工参加建辉公益行,并为活动留下了动人的影像。
吴琼说
作为建辉的理事单位深圳市梦工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管理人员,吴琼也是建辉的老朋友。这次广西大化之旅,是她第一次作为捐助人参加建辉公益行。身为母亲的她,特意带上了自己的儿子,让孩子感受一下山里娃截然不同的童年生活。 到了龙万爱心家园,第一个出乎她意料的就是这里的孩子比想象中乐观、开朗。他们的活动量很大,胃口也特别好,玩游戏玩得特别撒欢,“儿子直呼这里是天堂吗?太好玩了!” 当然,孩子们也很需要陪伴。“有的孩子看到我会主动趴到我身上来要抱抱。一个小女孩流着泪对我说想妈妈了,这时,另一个在我怀里的孩子笑着跟我说:‘她妈妈死了,我妈妈也死了。’我只能强忍眼泪,紧紧抱住她们。” 一个小男孩一直喊妈妈,妈妈,还有个小男孩则趴在吴琼怀里不肯离开,这一幕让一旁的儿子都有点吃醋了,直说妈妈你怎么这么受欢迎,吴琼告诉儿子:“因为他们只有班老师一个妈妈,所以他们都想要妈妈抱抱。” 吴琼与孩子们 一天的活动下来,队员们已经疲惫不堪,吴琼不禁感叹:“我们参与了一天的活动,就累得不行了,很难想象班老师22年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正是这样的亲身体验 ,让大家对班老师的“平凡而伟大”有了最切实的体会。 丁怡说 另一位队员丁怡是深圳臻酷传媒公司的总经理,同时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自从去年和建辉展开合作并亲自走访行善者后,她便为行善者身上的人性光辉深深打动,此后,她多次参加建辉公益行活动,洛阳、武汉、株洲... ...都留下了她的足迹。今年暑假期间,她还特意带上自己的孩子参加了公益行。 虽然已经接触过不少行善者,但这次在爱心家园的经历还是给丁怡带来了许多不一样的感受。在返回深圳的动车上,她迫不及待地将这些经历与感受写成近4000字的长信,分享给自己的孩子们。 在信中,她给孩子们详细讲述了班老师创办爱心家园的初心、困难和日常生活,“每天都要管孩子们的衣食起居,还要给每一个哭泣的孩子温暖的怀抱,甚至还要耐心陪伴正遇上青春期烦恼的少年。”针对家乡的情况,班老师还特别关注女童成长,“从小就教女孩们自爱自立自信,告诉她们早早嫁人并非出路,只有读书才能真正走出困境。” 班老师为孩子们开设的阅览室
因为家园的孩子们是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靠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捐赠长大的,班老师在教导孩子们自尊自强的同时,也告诉他们要懂得感恩,在生活中不抱怨,不颓废,用积极、感恩的心态面对一切困境。因而“这里的大孩子,会主动照顾更小的孩子,把好吃的食物留给弟弟妹妹。那些走出去读大学的孩子,暑假也会回来帮忙做志愿者。每一个孩子在家园接受爱的同时,也在家园学会付出爱。” 吃饭、打扫卫生,都是由孩子们独立完成 活动现场,队员们还和孩子们一起唱歌、跳舞、玩游戏。这些山里生山里长的娃娃,天生爱唱歌,爱运动,动感的音乐一响起,他们马上跟着又唱又跳。当队员们和他们一起玩“抢凳子”、“夹气球”、“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时,他们彻底玩嗨了,教室里欢声雷动。玩累以后他们很自然地拽住大朋友的衣角,往大朋友的怀里靠。 这样也行?
一位四岁多的小女孩,刚刚来到家园一个多星期,不断向丁怡诉说着自己想妈妈的心情,“我好想妈妈呀。”她边哭边说,“我想把这个大红花送给我妈妈,我爱妈妈,阿姨你能发视频告诉她快点来接我吗?你帮我把妈妈找回来吧... ...” “当她软糯糯的身体趴在妈妈怀里,不断抽泣的时候,妈妈的心都快碎了。世间最大的疾苦不是贫穷,而是贫穷带来的生离死别。每一个孩子都深深爱着自己的妈妈,她们最渴望的不过是一个温暖的怀抱。所以,那一刻,妈妈能做的,就是紧紧抱着这个孩子。”丁怡在信中写道。 丁怡和小女孩
这次公益行之前,丁怡和两个孩子一起整理并快递了55公斤衣物、玩具和书籍。晚饭后,大家一起拆开爱心包裹。当孩子们看到心爱的玩具时,高兴得手舞足蹈,现场一片欢腾。是啊,哪有孩子不爱玩具的呢?“但他们并不争抢,只是开心地拿起一个玩具。他们真的很懂事,但是这懂事,却让人那么心疼。” 临走前,丁怡给了班老师一个久久的、紧紧的拥抱。“我相信,人间纵有疾苦,但人间温暖更多。无论是给孩子的拥抱,还是给老师的拥抱,都是传递温暖的方式。” 丁怡和爱心人士寄给孩子们的爱心包裹 信末,丁怡还和孩子们分享了自己对慈善的理解。 “任何事情的意义,既不在于说,也不在于想,而在于在行动中去寻找意义。只有身体力行参与慈善,才会理解慈善的意义,才会在过程中得到属于自己的感悟和体验。” “慈善不是有钱人才能干的事,即使是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也可以为他人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首先是‘愿意帮’,而后才是‘能够帮’”。 “在我们助人的同时,我们自己也会收获一份快乐,这是一种‘被需要’的快乐。如果你们将来遇到困境,想想山区孩子们的笑容和歌声,你便会找到度过困境的力量。这就是‘渡人渡己’,帮助别人就是在帮助我们自己!” 最后,丁怡表达了这趟行程给予自己亲子关系方面的启示。“亲爱的儿子们,妈妈经过这次广西之行,更加理解了陪伴的重要性,我一定会陪伴你们健康快乐成长,直到长大成人。”她动情地写道,“让我们珍惜这世间最简单也最盛大的幸福吧!我爱你们!”
黄晓丹说 黄晓丹理事从2017年班老师成为建辉的致敬人物开始便和她熟识,这次实地走访让她进一步了解了班老师的生活与工作,以及家园的运作情况,也有了新的感受与思考。 “沉浸式地和班老师待了整整两天,面对弱小无助的孩子们,我所有的感受,都和走访团成员一样,作为一位母亲,我也久久抱着紧紧依偎的孩子不忍撒手。”她说,“但我想,我是一名有十余年公益从业经验的公益人,我有责任为班老师多做一点,于是我留下来,继续观察。” 抱着,就不想下来了 活动结束的当晚,黄晓丹和吴琼来到班老师家里。因为没钱错过了社保补缴,班老师几乎没有收入,位于7楼的小家异常简陋,而年过花甲的她,因为长期的劳累,身体每况愈下,上下楼非常困难,更严重的是,每周都会突发性浑身瘫软,肾脏也无法正常工作。“但班老师还是心心念念家园的80多个孩子,她太需要接班人了。” 一番沟通下来,黄晓丹了解到家园一个月的开支要三万多块钱,班老师时时面对资金紧缺的巨大压力,不得不经常借钱维持日常运作,两名老师连社保都还没有买。 家园的老师在给孩子们上课
同时,黄晓丹也发现经过班老师二十多年的苦心经营,爱心家园有很好的口碑和影响力,规范的管理、相对宽阔的场地、朴实的教师、阳光的孩子……“如果能够拓宽思路,是有望拥有稳定捐赠的,留得住老师,就留得住家园,这也是班老师最大的心愿。”在她心中,正酝酿着新的计划,“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帮助像班老师这样的行善者培养一批年轻人,或许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 另一位捐赠人吕品器,在走访中深深为班老师的爱与执着打动,现场为班老师捐款一万元,缓解班老师的经济压力。 吕品器、吴琼与班老师合影
正如周朔所说,“来到爱心家园的人,哪怕短短一天,都会上一堂人生之课。”队员们和班老师,和孩子们相聚的时光虽然短暂,但给彼此留下的记忆却是永恒的。这份记忆,有温暖,有善意,可能还有些五味杂陈,日后都将转化成大家人生道路上蕴藏的能量,激发着每个人不断前行。也许各自所走的路不尽相同,但终点却是一致的,那就是在我们心中,在人与人之间的善与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