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走访行善者,他们的感动与思考
2023-08-22
三天的行程,不仅给两位学生带来了感动,也给了他们许多思考。


暑假,是孩子们课余活动最丰富的时节,有人选择夏令营,有人选择研学游,当然,也有人选择补习班。


今年暑假,来自内蒙古工业大学二年级的张海川,与来自深圳明德实验学校九年级的陈薇淼,选择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公益,在建辉慈善基金会黄晓丹老师的带领下,实地走访长沙与株洲地区的四位行善者,深入了解他们的行善故事,体验了与众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


图片


Day 1


“这么大年纪还在义务服务社会,您身体吃得消吗?”

“哈哈,我老人家身体好的嘞!”


7月31日,长沙火车站,张海川与陈薇淼见到了发誓要做100万件好事的刘镜辉爷爷。81岁的刘爷爷在长沙火车站做志愿服务已经有46年,从提供针线钮扣,到修理鞋子箱包,到借物借款,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不能帮的。


图片

张海川(左)与陈薇淼(右)在刘镜辉爷爷的学雷锋服务点


这么多年来,刘爷爷陆续借出去的钱多达10余万,但是还回来的不过几千块,老人家从未追讨过,仍然把“可以提供借款”这项服务写在最醒目的第一行。“知道这些,总难免感叹人性中狭隘的利己性和侥幸心理,难道我们就这样置他人善念于不顾?”张海川慨叹。


陈薇淼则对刘爷爷的几个本子印象深刻。打开其中一个本子的第一页,印入眼帘的是刘爷爷自己写的大字“帮助到有困难的同志,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再往后翻,全是得到过他帮助的人写下的感言,看这些留言,就像在看刘爷爷走过的行善之路,同时也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实在是宝贵。”


刘爷爷近半个世纪的行善人生,在两位学生的心湖中击起了许多浪花。

图片

像刘爷爷这样的人不该被埋没在滚滚人流中,他代表着人性中闪闪发光的一面。

或许多年后我们奔向了生活的各个角落,但我一定不会忘记这位火车站的爷爷和他那最治愈的笑容。

图片


Day 2


8月1日,大家来到长沙市博爱阳光家园探访。阳光家园是刘晓老师于2009年创办,专门为心智障碍人士提供免费托养、康复训练、职业培训、就业支持等服务的公益机构,现有托养人员33名。机构的运作资金来源于刘晓老师的个人退休金、政府补贴和爱心捐赠。


两位学生还是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到这么多心智障碍者,陈薇淼和厨房两位负责煮饭的姐姐聊了起来。热得像个蒸笼的厨房里,一位姓刘的姐姐一边挥汗如雨一边说,自己来这里十多年了,学到了很多东西,交到了很多朋友,“真的开心得很嘞。”阳光透过玻璃窗照在她孩子般的笑脸上,陈薇淼突然觉得闷热的厨房也开始温柔起来。


图片

张海川与陈薇淼在博爱阳光家园走访


走访中,刘晓老师和大家分享了一个小故事:为了帮助托养人员生活得充实一些,刘晓老师为他们找了一份将牙膏盖子拧起来的工作。然而这个在我们眼里再简单不过的动作,托养人员却经常将牙膏管体压扁,导致成品很多都是残次品。


“心智障碍者在训练方面非常困难,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和耐心。”简单的一句话,蕴藏着刘晓老师超乎常人想象的付出,折射出她朴实而又高贵的博爱精神。

图片

参观过程中感悟很深刻,在楼梯、食堂等地方都可以看到很多防护措施,非常用心且细心。即便在极艰难的情况下,老师都一直在坚持,日复一日耐心教导,希望有更多人能够关注到这一特殊群体。

向建辉致敬!向致力于帮助智力残疾人士的“博爱阳光家园”致敬!向所有为公益事业努力、为社会做贡献的人致敬!未来的路我一定会加快脚步,努力让更多残障朋友脸上露出最美最阳光的笑容。

图片


Day 3


8月2日,大家兵分两路,陈薇淼走访株洲的陈自绪,张海川走访长沙市岳麓区的谢向前。


88岁的陈自绪爷爷,从1999年开始,走遍了醴陵地区30个乡镇的近600个乡村,写下了800多万字的调查笔记,累计帮助2000多名寒门学子圆了读书梦,为此,他骑坏了8辆自行车,3辆助力车。


图片

陈薇淼走访陈自绪爷爷


带着敬佩与震惊,陈薇淼和陈自绪爷爷一起下乡走访了三个贫困生家庭。老人家精神矍铄,脸上总是挂着慈祥的笑容,对每一位受访者都礼貌地询问,用心地倾听。


身处这些开车都得花四个小时的偏远山区,陈薇淼脑海里不禁浮现出一幅画面,炎炎夏日下,在当时还没铺水泥的山路上,汗流浃背的陈爷爷正吃力地蹬着自行车... ...

感谢陈自绪爷爷,有了他几十年来的辛勤付出,才有了那么多家庭的幸福美满。向陈自绪爷爷致敬!向伟大的贡献者致敬!

图片


张海川走访的谢向前,是长沙市上善助残服务中心的创始人。2013年,谢向前因一场意外导致全身多处烧伤,活动受限。这次事故,让他切身体会到了残障人士的苦难,2014年,他成立了长沙市上善助残服务中心,除承接一些手工活外,还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业,为周边的残友提供康复、就业的机会。


走进“上善”爱心基地,残障人士自强不息的精神让张海川震撼。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人,不仅用嘴拨动轮椅的摇杆来控制轮椅,还以嘴代手,自学书法与绘画,作品令人过目不忘;一位20多岁的青年,无法行走、口齿不清,却努力学习编程,决心要做出自己的软件。


图片

“上善”爱心基地的残友们正在做手工


图片

我曾在网络上了解过许多类似的人,但这次走访让我意识到,在屏幕上看到的远不如实地所见来得震撼。看着这样的人在这种条件下仍然能找到自我、坚定向前,我突然觉得,原本一些自己觉得做不到的事好像都不是问题了。


三天的行程,不仅给两位学生带来了感动,也给了他们许多思考,而他们澄澈的眼睛、开放的心态和走访后的真诚分享,更是让黄晓丹老师耳目一新,信心倍增。“建辉的致敬人物,是一群很有人格魅力的人,只有参与者深度的用心体会,才能感受到内心的冲击和震撼。”她说,“希望在未来,这些善良的小种子,可以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向上长、向阳光,长成参天大树。”


相信孩子们心中的善苗,正在悄然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