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辉公益行,相约在武汉
2023-04-10
感谢所有公益行的队员和行善者,在樱花盛开的季节,我们的相遇相知,为江城增添了一处别样的风景。
图片


她因火致残,双手仅余手掌,却灵巧地用一针一线,编织出鼓舞世人的“小红花”;她历尽艰辛,生活困窘,却义无反顾地收养长满血管瘤的弃婴;她曾得到数万元捐款却又毅然捐出,帮助其他患儿。她就是“无指妈妈”芦桂芝阿姨。


2023年4月1日上午,建辉基金会“致敬行善者,让好人有好报”公益行再次出发,副理事长李羿瑄、理事黄晓丹、执行秘书长石敏及爱心捐赠人刘镁林、岑先丰、肖剑、谢洪斌、郭桂仙、丁怡来到武汉,一起走访慰问了芦桂芝阿姨。


图片

公益行全体队员和芦阿姨一家三口合影


芦阿姨一家住在洪山区石牌岭洪珞村,走进她60多平米的出租屋,到处都堆满了制作毛线花的材料,大家只好挤在她的小卧室里聊天。


56岁的芦阿姨满头银发,一对光秃秃的巴掌全是发黄的老茧。若不是亲眼所见,队员们很难相信,就是这样一双手,编织出一朵朵美丽的毛线花,以此给养女小楠治病,供她上学。


图片

“咦,这是什么?”


让芦阿姨欣慰的是,15岁的小楠非常阳光,虽然饱受血管瘤的折磨,脸部变形,但她并没有因此自卑,现场,她和爱心人士愉快交流,毫不掩饰对妈妈的爱。


图片

队员们和小楠互动


图片

小楠和她收养的流浪狗,生命之间的爱与陪伴


说起自己严重烧伤的儿子和生病的养女,一向乐观的芦阿姨不禁潸然泪下。对她来说,自己再苦再累也不要紧,只希望儿女们少受点罪,队员丁怡不禁赞叹:“平凡而伟大的妈妈!”


随后,大家又和芦阿姨一起来到她平时摆摊的汉正街,队员们使出浑身解数推销“产品”,不仅好好体验了一回芦阿姨的卖花生活,也借此机会向路人传播她的善美。

图片

爱心花热卖中


图片

捐赠人丁怡、谢洪斌向路过的小朋友“推销”爱心花


下午,队员们回到下榻的酒店,和准备参加第二天志愿者培训的行善者唐新林、张书保、李朋、袁梅芳、梁永宁展开了面对面交流。


行善者们分享了各自的经历,以及成为建辉基金会致敬人物以后的感受。和弟弟一起在湘江上救起了60多条生命的唐新林说,有了建辉捐助人捐赠的救援设备,大大提高了他们救人的效率,现在附近的人只要发现有人落水,会第一时间拨打他们的电话,而不是报警。


图片

唐新林说行善温暖了自己,照亮了别人


在儿子卧轨自杀后开通免费热线的袁梅芳阿姨,动情的讲述让在场所有人动容,“帮助他人就是解脱痛苦最好的方法。”于是,她坚持了22年,用7000多个日日夜夜,接听了超过15万个电话,成功帮助了16000多人。“我劳累,我快乐;我辛苦,我幸福;我付出,我骄傲。”袁阿姨这样形容自己的行善生涯。


去年3月,袁阿姨被确诊为子宫癌,建辉基金会获悉后,代表捐助人及时给予她手术费上的支持,志愿者们还到医院陪护,让袁阿姨无比感动。“特别感谢大家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让我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她说,“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会一直把这条热线办下去。”


图片

虽然袁阿姨的故事已听过无数遍,但还是忍不住落泪


作为建辉第一批致敬对象,行善者梁永宁说,建辉最大的贡献就是让很多被社会遗忘的行善者,得到了应有的认可和尊敬。


身为一名筹款过千万的知名公益人,梁永宁给大家最深的印象就是“平和”,他说好事有时候确实很难做,但因为本着一颗“不求”的平常心,不求名利,不求感恩,更不求回报,纯粹因为想助人而助人,所以可以坚持这么多年。


图片

“致敬行善者,让好人有好报”


“百闻不如一见。与行善者面对面交流,受到的触动是完全不一样的。”一天的活动下来,捐赠人岑先丰可谓有感而发。


是啊,这些行善者,有的是先天残疾,有的是后天不幸,有的是救人所致,有的是疾病缠身,除了身体有所不同,他们的智慧、爱心、行动力都是健全的,甚至远远超出普通人。“从他们身上,我理解到了,人不会因为巨额的财富和迷人的外表而伟大,是因为有趣的灵魂和慷慨的爱心而伟大。”队员黄晓丹说。


武汉本地的捐赠人朱远超专程赶来参加了本次座谈会,他表示自己之前已通过网络为建辉捐赠接近一年,虽然不是很清楚建辉具体是做什么的,但还是很放心地捐了。这次和行善者面对面接触后,对建辉的“致敬行善者”项目有了深入的了解,决定以后持续通过建辉这个平台支持行善者。


感谢所有公益行的队员和行善者,在樱花盛开的季节,我们的相遇相知,为江城增添了一处别样的风景。


愿善良的人,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